閻奕格經濟學 目錄 第 1 1-2 2 3 4 5 6 7 8 9 10 11 章 Mr.M |
閻奕格經濟學 進階 目錄 第 6 7 8 9 10 11 章 Mr.M |
每個人都只看到自己想看的,沒人願意看到事實的全部。──凱撒
你想看見世界的真相嗎?
Blue Monday,請看Mr.M的〈閻奕格經濟學〉。
〈閻奕格經濟學.第四章〉 好/壞
■prospect theory(展望理論)
公司傳出壞消息,年底要大裁員!最後沒裁員,只是減薪,真好。
公司傳出壞消息,沒年終獎金了!最後還是有,只是少了,真好。
真的好嗎?
如果反過來──
公司傳出好消息,年底要大加薪!最後沒加薪,還減薪,真糟。
公司傳出好消息,年終獎金加倍!最後沒加倍,還少了,真糟。
或者簡單一點──
公司要減薪了,糟不糟?
年終獎金少了,好不好?
最後的結果都一樣,只是先前的預期不同,就會造成不同的評價。為什麼?
因為人們評判的依據,往往不來自客觀的事實,而是預期和事實的落差。
這就叫展望理論(prospect theory)。
怕你「不高興」,就丟一個令你「更不高興」的消息,
等到最後的結果比先前的預期好,
你就會「高興」地接受這個本來令你「不高興」的結果。
所以,女友要過生日,男生不妨假裝忘了,
直到生日快過了,再給一束鮮花、一小塊蛋糕,說聲「生日快樂」!
這樣,一束鮮花加一小塊蛋糕,大概就能抵過一頓豐盛的燭光晚餐了。
反之,如果事前給女友過度的期待,以為你還要送鑽戒、名牌包,
結果只有一頓燭光晚餐,
那麼這頓花費還不如那一束鮮花、那一小塊蛋糕呢。
(以上危險動作,叔叔沒試過,僅供參考,結果如有不雷同,恕不負責)
格格呢?格格的展望理論呢?
當評審預期格格表現得好,格格的表現一如「預期」,拿分也就只是持平而已!
當我們知道格格喉嚨受傷,格格的表現只是「正常」,我們竟然也就心滿意足!
這就是格格的展望理論。
□Homework
沒時間受訪時,要怎麼給時間?
不想配合攝影時,要怎麼給回應?
Homework可能出這麼簡單的問題?
直接套用展望理論就是:
一、先放消息,只給五分鐘,最後訪談十分鐘,皆大歡喜;
二、先申明不能配合,然後再適度配合一點點,皆大歡喜;
三、先預想不可能,然後結果真的有可能不難,皆大歡喜!
如果預期就這樣結束了本章的homework,那就和事實有了落差。
先給一個提示,煮蛙效應(frog-boiling effect)。
用熱水煮青蛙,青蛙一下子就跳開;用冷水煮青蛙,水煮沸了,青蛙還在。
也就是說,人會忽略漸進式的變化。
反過來說,你也可以用漸進式的方法,達到一個不想讓人察覺的目的。
那麼,和媒體的應對是:
展望理論式──先擺出態度,然後慢慢放下身段?
煮蛙效應式──先放下身段,然後慢慢擺出態度?
參考答案請參見〈閻奕格經濟學.第九章〉。
附圖:史上最美麗的經濟學統計圖(四)
──〈閻奕格經濟學〉共十一章,每周一發表,敬請持續支持─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