閻奕格經濟學 目錄 第 1 1-2 2 3 4 5 6 7 8 9 10 11 章 Mr.M |
閻奕格經濟學 進階 目錄 第 6 7 8 9 10 11 章 Mr.M |
每個人都只看到自己想看的,沒人願意看到事實的全部。──凱撒
你想看見世界的真相嗎?
Blue Monday,請看Mr.M的〈閻奕格經濟學〉。
〈閻奕格經濟學.第十章〉 苦/甜 應用篇
■基礎應用
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?
那得看桶壁上最短的木板有多短。
最短的木板就是限制木桶容量的關鍵,這叫短板理論(Barrel Theory)。
短板理論叫人補足缺點,因為缺點限制了成就的大小。
一只木桶引人多少眼?
那得看桶壁上最長的木板有多長。
最長的木板就是木桶引人注目的關鍵,這叫長板理論(Anti-barrel Theory)。
長板理論叫人發展特色,因為特色決定了成就的不同。
那麼,音樂適用長板理論,還是短板理論?
星光評審Roger說:演藝圈要的不是平均,而是特別。
所以,追求音樂的100分,才是讓你與眾不同的關鍵。
如踢館賽中,差一分,就被淘汰!很殘酷,也很現實。
第五章的邊際效用,說的其實是成績的瓶頸、撞牆期。
20分鐘,就考80分;再80分鐘,拿另外20分;這是努力的邊際效用遞減。
但是……
最初的80分,讓你從100名前進到80名,只上升20名;
另外的20分,讓你從80名前進到第1名,上升了80名!
所以……
得80分,前進20名;再得20分,就前進80名;這是得分的邊際效用遞增!
努力的邊際效用遞減,付出的多,成就的少,就是星光選手常說的撞牆期。
得分的邊際效用遞增,加分一點,好評不斷,就是星光評審常說的大突破!
一邊是邊際效用遞減,一邊又邊際效用遞增,結果是一增一減,回到原點?
第五章白說了?
先回到第十章的提問:
那麼,音樂適用長板理論,還是短板理論?
音樂好的人,體育不能太差。
開演唱會的人,體能不能太糟。
唱不了長音的人,肺活量就得加強。
肺活量好的人,音也唱得長。
當你追求另一個領域裡的80分,
這80分就會為你追來音樂的20分。
譬如:演戲,能不能豐富音樂?
經典案例:張學友。
張學友唱歌,但不只是唱歌,
他也演戲,演音樂劇,演音樂電影。
這些表演經驗同時也豐富了他的歌唱情感。
演戲畢竟還有聲音的傳達。
那麼,看畫,能不能豐富音樂?
畢卡索(Pablo Picasso)畫風多變,一生作品可分藍色時期(Blue Period)、玫瑰時期(Rose Period)、非洲時期(African Period)、立體派時期(Cubism)。
這不也能啟發歌手從一種風格唱到另一種風格?
畢卡索用立體派的畫法重新畫了馬奈(Edouard Manet)的〈草地上的午餐〉(Le Dejeuner Sur L herbe)。
這不也能啟發歌手重唱老歌改用新唱法?
畢卡索的石版畫〈公牛〉(Bull),由繁入簡,從寫實畫到抽象。
這不也能啟發歌手從技巧唱回到情感?
經典案例:麥克林(Donald Richard McLean)。
麥克林看了梵谷(Vincent Willem van Gogh)的〈星夜〉(The Starry Night),就寫了一首歌,〈梵谷〉(Vincent)。
畫,是視覺藝術,
音樂,是聽覺藝術,
畢竟都是感官的一種。
那麼,看書,能不能豐富音樂?
經典案例:史特勞斯(Richard Strauss)。
史特勞斯看了尼采(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)的〈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〉(Thus Spoke Zarathustra),就寫了一首交響曲,〈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〉。
不論是演戲、看畫、看書都能豐富音樂的生命力。
就像論壇的圖文創作分享,也在豐富格格的生命。
再回到第十章的提問:
那麼,音樂適用長板理論,還是短板理論?
如果音樂就是你的人生目的,
那麼,當你豐富了你的生命,
不論演戲、看畫、還是看書,
這些都會回過來成就你的音樂。
因為,音樂不是桶壁上的木板,而是木桶裡的酒。
□Homework
好久沒寫Homework了,咯!
就為〈閻奕格經濟學〉寫一首曲吧!像史特勞斯那樣。
或為「史上最美麗的經濟學統計圖」寫一首歌吧!像麥克林那樣。
咯!說笑的,畢竟論壇的影片、圖片、文字分享太豐富了,寫不完!
還是輕鬆一點,把這些歌迷的熱情分享好好感受一遍,先放在心裡就好。
□進階應用
好些東西會被過度解讀,
如第三章提到了經紀約、第四章提到了媒體採訪。
真怕有人以為「閻奕格經濟學」就是在提防他們。
特為格格加開了進階課程,
以避免觸動外界敏感神經。
進階課程在此:
請格格check this out!
附圖:史上最美麗的經濟學統計圖(十)
──〈閻奕格經濟學〉共十一章,每周一發表,敬請持續支持─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