閻奕格經濟學 目錄 第 1 1-2 2 3 4 5 6 7 8 9 10 11 章 Mr.M |
閻奕格經濟學 進階 目錄 第 6 7 8 9 10 11 章 Mr.M |
每個人都只看到自己想看的,沒人願意看到事實的全部。──凱撒
你想看見世界的真相嗎?
Blue Monday,請看Mr.M的〈閻奕格經濟學〉。
〈閻奕格經濟學.第九章〉 好/壞 應用篇
■基礎應用
從前從前,有一個新進藝人,簡稱H;
同時同時,有一個當紅藝人,簡稱L。
H剛進演藝圈,對媒體大哥、大姊畢恭畢敬;
L走紅演藝圈,對媒體大哥、大姊要理不理。
後來後來,H大牌了!L過氣了!
H開始對媒體大哥、大姊要理不理;
L開始對媒體大哥、大姊畢恭畢敬。
H先放下身段,然後擺出姿態;
L先擺出姿態,然後放下身段。
媒體的反應如何?
酸L──你過氣了再來討好我們?算了吧!
也酸H──你走紅了才來嫌我們?大頭症!
這是過去的新聞。
其實上,對媒體擺低姿態,他不見得會給你好臉色;
相對的,當你收回低姿態,他會大做文章,說你耍大牌!
人會格外看重快失去的東西,譬如:
結了婚,把對方的存在當作理所當然;
等到快要離了婚,才會覺得格外珍惜。
這叫稟賦效應(Endowment Effect)。
稟賦效應是損失規避(Loss Aversion)的一種。
損失規避簡單說,就是人對「損失」比「獲得」還敏感。
譬如:你今天出門撿了一百元,回家前卻又丟了一百元,你會特別記得丟的那一百元。
或如:你今天出門丟了一百元,回家前卻又撿了一百元,你會特別記得丟的那一百元。
所以,煮蛙效應對媒體沒用!媒體天生敏感,尤其對「損失」更敏感!
想想,你乖乖地,媒體都想寫了,你有點小動作,媒體又怎會放過?
總之,你無法把媒體當青蛙煮了。
因為,煮蛙效應──對媒體的轉變,要變得讓人感覺不到才行!
反之,展望理論──對媒體的討好,要好到讓人跳起來才算數!
可是,媒體會把你的好當作理所當然……
不如,做自己吧!
如:王菲。
如:格格。
格格的外表給人一種距離感,有一股攝人的氣勢,
當初有人以為格格不容易接近,但其實格格外冷內熱,
接觸過後,就親切得像鄰家女孩!和展望理論正不謀而合!
以上,〈閻奕格經濟學〉好像講了都是廢話?
說了展望理論、煮蛙效應,最後還不是做自己就好?
提一個和展望理論、損失規避相關的專有名詞:語義效應(Semantic Effects)。
同樣一句話,說法不同,人的感受就會不同。
就像同樣一首歌,唱法不同,人的感受也會不同。
如格格唱鄧麗君的歌,第一遍是標準版,第二遍是改編版,大成功!
所以,有些事也要像唱歌一樣,安排好再說。
譬如日後出唱片,因企畫的不同,可能出單曲,或EP,或專輯,
如給歌迷的消息是「出單曲」,那麼即使最後只出了EP,還不壞,
如給歌迷的消息是「出專輯」,那麼如果最後只出了EP,就糟了。
譬如日後拍MV,因預算的不同,可能拍三首歌,或六首歌,
如給歌迷的消息是「拍三支」,那麼即使最後只拍四支,還不壞,
如給歌迷的消息是「拍六支」,那麼如果最後只拍五支,就糟了。
簡單一句話,可做為準則:
有個壞消息,情況很糟;有個好消息,我很努力!
──壞消息讓人知道做最壞的打算,好消息讓人知道你盡了最大的改善。
□進階應用
好些東西會被過度解讀,
如第三章提到了經紀約、第四章提到了媒體採訪。
真怕有人以為「閻奕格經濟學」就是在提防他們。
特為格格加開了進階課程,
以避免觸動外界敏感神經。
進階課程在此:
請格格check this out!
附圖:史上最美麗的經濟學統計圖(九)
──〈閻奕格經濟學〉共十一章,每周一發表,敬請持續支持──